- ·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版面费[06/30]
- · 《农产品质量与安全》投[06/30]
- · 《农产品质量与安全》期[06/30]
中国工程院院士单杨:用自有农产品加工技术打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新京报: 展望未来十年,农产品产业链将有什么样的变化?你有什么期望? 新京报: 现阶段,应当从农产品全产业链的哪些环节发力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水
新京报:展望未来十年,农产品产业链将有什么样的变化?你有什么期望?
新京报:现阶段,应当从农产品全产业链的哪些环节发力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水平?
2022年8月9日《食安?十年》新京报食品安全特刊。
科技让农业增效
新京报: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》正在修订,修订草案中纳入了在多地试行的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,你认为这会对促进农产品食品安全起到什么作用?
新京报:与十年前相比,我国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水平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?
把脉中国柑橘加工产业发展
单杨: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,按现在的加工工艺是可以做到减糖的,也有一些代糖产品,不在罐头中添加蔗糖、白糖,也有甜味。柑橘的深加工中,我们在做一种甜味剂产品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(Neohesperidin Dihydrochalcone,简称NHDC),它是一种黄酮类产品,通过橙皮苷中的结构修饰而来,有甜味,但基本上不参与人体代谢,不产生热量。这种甜味剂加进去,就对糖分没有影响,也没有糖精或甜菊素的后苦味和金属味,而且有柑橘的芳香味。
单杨:首先,需要从源头把好农产品生产关。哪些农药、兽药需要限量,哪些不能用,都需要明确,从源头上把控好。其次,生产工艺、加工工艺上要追求绿色生产,不能产生二次污染物。另外,现在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比较敏感,企业方面需要严格要求。当然,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都会按照国家限量标准添加范围来执行。
在流通环节,时间比较长,如果处于高温环境,没有冷链系统的话,农产品很快就坏掉。所以要加快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,相关部门也已经有所布局,像补贴农业机械一样,对冷链进行补贴。现在来看,如果做到把生产环节、加工环节、流通环节管理好,基本上可以保证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。
另外,以前农民销售都是用筐,一方面不卫生,另一方面也没有分好级,我们帮助做包装的初加工,也能提高他们的效益。目前,一些我们参与的乡村振兴点,做得好的,产品价格能比集中上市的时候翻一番。
从加工的角度出发,政府、企业与科技工作者,都在共同努力将这些产业做起来。我国是资源大国,柑橘的面积产量世界排第一,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,这可能是当下需要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。
将研究果蔬高效利用实现资源节约
新京报:你是怎样与柑橘结缘的?
单杨:建立这样一个平台的目的,就是要进行产学研结合,是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有机结合,解决产业发展当中的一些关键技术,可以把研究应用到企业生产中去。企业生产的产品要占领市场,尤其能够占领国际市场,这是很有必要的。联盟运行10多年以来,做了不少全国性的协作项目。例如果胶项目在山东烟台,这个由我主持的国家项目是由当地一家企业参与的。黄酮生产的项目是四川一家公司参与,香精油项目则是在广东地区。
单杨:这项技术的研发需求来自十几年前一家企业的求助。2008年左右,湖南一家柑橘罐头加工企业的董事长找到我,说受柑橘供应的影响,工厂只能生产半年停半年,工人有半年的空闲,人不好招回来也不利于培养。另外,长时间不生产,机器保养等成本也攀升。
单杨:我们一直在响应号召,相关部门分配给我们50个乡村振兴点,在湖南全省有整体布局,根据不同区域农业特点分布设置。从农产品加工的专业角度看,以前农民到农贸市场卖农产品,都是直接采摘之后销售。现在我们在一些产地会帮助农民做部分农产品的粗加工,通过绿色保鲜技术,帮助当地建一些贮藏保鲜库,农民就可以错开销售季节,延长一两个月再卖。
我在这里也要科普一下,有人可能觉得做了罐头的柑橘,营养好像比不上新鲜柑橘,这是一个误区。我们做过实验,新鲜柑橘采摘后,长期放到日常环境中,比如一两个月,其维生素C还有其他一些营养物质衰减比较大。而柑橘采摘三四天后制成罐头,营养元素基本上能保持在80%左右。所以,消费者可以吃罐头,既营养又安全,高血糖的人群也可以吃一些代糖罐头。
文章来源:《农产品质量与安全》 网址: http://www.ncpzlyaq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810/896.html